健康園地
睡眠障礙您了解多少?——市精衛中心開展“線下健康大講堂”公益講座活動
分類:醫院動態
分類:健康大講堂
作者: 宣傳科
來源: 市精衛中心
發布時間:2019-02-26 14:58
人們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整整占據了人一生33.3%的時間,如何擁有良好的睡眠,遠離睡眠障礙呢?2月25日市精衛中心楊曉樂醫生走進渾南區白塔堡郵政儲蓄為現場居民圍繞“睡眠障礙”進行“健康大講堂”公益講座活動。
一、什么是睡眠障礙
人們常常將睡眠障礙等同于失眠,實則不然。失眠僅僅是睡眠障礙的一種類型,睡眠障礙不僅僅是睡眠量減少或睡眠質量的下降,還包括睡眠量過多,以及在睡眠中出現的異常行為表現。
(一)睡眠量過度增多
如因各種腦病、內分泌障礙、代謝異常引起的嗜睡狀態或昏睡。以及因腦病變所引起的發作性睡病,這種睡病表現為經常出現短時間(一般不到15分鐘)不可抗拒性的睡眠發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癱瘓和入睡前幻覺等癥狀。
(二)睡眠量不足的失眠
整夜睡眠時間少于5小時,表現為人睡困難:從上床開始睡覺到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易醒:睡眠覺醒次數太多或時間太長;睡眠淺:睡眠深度不足;早醒:醒后無法再入睡,睡眠醒來時比平時早一小時以上;睡眠不足:成人睡眠不足5小時等。
(三)睡眠中的發作性異常
是指在睡眠中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夢游癥、夢囈(說夢話)、夜驚(在睡眠中突然騷動、驚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錯亂或出現幻覺)、夢魘(做噩夢)、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體不自主跳動等。這些發作性異常行為不是出現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發生在一定的睡眠時期。
二、原發和繼發睡眠障礙,應區別對待
對睡眠障礙的處理,首先要分清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再決定其治療方法。
(一)繼發性睡眠障礙
應以處理引起睡眠障礙的基本疾病或原因為主。如飲咖啡、勞累以及環境變化等引起的睡眠障礙,則應先針對誘因加以處理或治療;如抑郁癥、焦慮癥或精神分裂癥引起的睡眠障礙,則應及早治療抑郁癥等原發病。一般來說,病因消除后睡眠障礙就會不治而愈。
(二)原發性睡眠障礙
最重要的就是鼓勵病人調整睡眠習慣,恢復其正常的生物節律,再對患者做一些必要的解釋。因為很多人并不清楚,睡眠時間各人不同,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睡足8小時,這不是睡眠充足與否的重要指標。有些人對睡眠本質不了解,認為長時間睡不好就會使人“發瘋”。這些人一有睡眠不好就變得十分緊張,使大腦的警覺程度大大提高,這反可能發展成真正的失眠癥。其實,只要你次日感覺精力充沛,沒有不適,睡眠時間短些對人體并無多大影響。
三、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一)睡覺、起床時間要有規律,就是在周末、休假時也不例外;臥室里不要放鬧鐘,就是睡覺正常的人也會因為鬧鐘的滴答聲而睡不好覺;別躺在床上思考問題;避免在日間小睡。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褥墊和保持適宜的臥室溫度也很重要;晚上不要喝咖啡、茶以及含酒精的飲料,也不要吸煙。應該注意的是,睡前兩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在下午和傍晚時分做些運動可能對睡眠有幫助。
講座現場學習氣氛濃厚,現場互動環節居民們紛紛提出自身與睡眠相關問題,楊醫生一一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居民們標識受益匪淺,希望今后可以多參與此類講座,讓身邊更多的人了解健康知識。
市精衛中心將繼續以此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健康大講堂”系列活動,切實從百姓出發,把健康知識送到千家萬戶。
多少,睡眠,障礙,時間,引起,異常,以及,健康,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