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網站
www.obitron.net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圍繞“增進群眾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沈陽”的工作目標,2021年2月,沈陽市印發《沈陽市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實施方案》。為了更好落實方案要求,進一步普及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不斷擴大健康知識普及的覆蓋面,引導群眾建立正確健康觀,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即日起,沈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推出健康知識普及行動系列科普知識講座。今天,讓我們共同 了解《全民健身篇》第二章的內容。
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體成分,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柔韌性,提高幸福指數。運動可以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質量,能降低心臟病、糖尿病、超重、肥胖、骨質疏松、癌癥、抑郁癥等疾病發病率。運動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怎樣才是科學健身,怎樣健身才靠譜?我適合哪種項目?如何制訂個體化健身計劃?在全民健身熱潮漸漲之時,科學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長。本篇參照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全民健身指南》(下稱《指南》),以中國居民參加健身活動大數據為支撐,旨在廣泛傳播科學健身新觀點,積極推廣“科學運動是良醫”的全新理念,針對現階段大眾普遍存在的“不健身”和“不會健身”的問題,研發推廣一套科學健身小妙招,以引導全民科學健身,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健身走、慢跑、騎自行車、登山、爬樓梯、游泳、球類運動、武術、氣功等。
常見的力量訓練有:俯臥撐、原地縱跳、仰臥起坐及各種器械上進行的力量練習。
常見的牽拉練習包括:動態拉伸、靜態拉伸和震蕩拉伸。動態拉伸可以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血液循環、拉長肌肉、激活神經,常見的動作比如抱膝行走、側弓步動態拉伸、爬蟲伸展、動態側跨步拉伸等。靜態拉伸有助于降低肌張力、放松肌肉,常見的動作如正壓腿、側壓腿、壓肩、弓步牽拉、跨步伸展。震蕩拉伸必須在治療師治療下練習。
(一)動則有益,自覺愉快
對于平常缺乏身體活動的人,只要改變靜態生活方式,增加身體活動水平,便可使身心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應自覺克服各種怕動、懶惰和對身體活動的麻痹或恐懼心理,而代之以自覺、愉悅和積極的心態,開展各種形式的身體活動。
(二)貴在堅持,少靜多動
開始運動很簡單,堅持運動靠培養。機體的各種功能用進廢退,只有經常鍛煉,才能獲得持久的健康效益。其實,日常居家、交通出行和工作中,有意安排盡量多的步行、上下樓和其他消耗體力的活動,培養和保持少靜多動的生活習慣,有助于保持健康體重。短時間的步行,騎車和上下樓梯等達到中等強度的活動也有鍛煉的作用。
1.在家——體會勞動的樂趣
承擔家務勞動,如烹調、洗衣、打掃衛生等。避免長時間坐或躺著看電視、閱讀或使用電腦等靜態活動,可在進行這些活動的同時進行一些身體活動,如伸展四肢、原地踏步等。
2.外出——增加步行機會
能爬樓梯不坐電梯,能步行就少坐汽車;如果開車就將車停在較遠的停車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提前1-2站下車或步行一定距離后再乘車。
3.工作——避免久坐不動
每坐1小時左右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做做伸展運動。如果和同事溝通,少用電話,多走到對方面前交流。
(三)多動更好,循序漸進
低強度、短時間的身體活動對促進健康的作用相對有限,逐漸增加身體活動時間、頻度、強度和總量,才可以獲得更大的健康效益。鍛煉時,根據環境以及自身的健康和運動水平等,科學安排活動項目、強度和時間。鍛煉時的運動量應由小到大,不能一開始就竭盡全力,;動作應由易到難,身體逐漸適應后,再逐步增加運動量。
既然已經開始動起來,身體也會慢慢開始適應運動,選擇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漸將一種或多種運動方式培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運動對于您來說就不再困難。
運動持續時間:從每次5分鐘逐漸增加到30分鐘或更長。
每周運動次數:從1次逐漸增加到5次至7次。
(四)適度量力,注意安全
身體活動要量力而行,要適合個人的身體狀況。體質差的人應從小強度開始鍛煉,逐步增量;體質好的人則可以進行活動量較大的體育運動。
1.青年人:18歲以上中青年人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建議每周至少應有2天進行大肌群抗阻運動,如杠鈴彎舉、仰臥起坐、俯臥撐、引體向上、深蹲起、啞鈴彎舉等。
2.老年人: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應有3天進行提高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如太極拳等。
(一)用自身感覺來判斷運動強度
當感覺周身發熱、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氣喘吁吁,但能說話、不能唱歌,此時運動強度比較合適。
(二)用心率(脈搏)判斷運動強度
健康人可以根據運動時的脈搏(次/分鐘)來控制運動強度。最大心率=220-年齡。一般認為當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75%時,身體活動水平則達到了中等強度。
并不是高強度的運動比低強度的運動好。高強度的運動往往是無氧運動,需量力而行。無氧運動可增加局部肌肉強度,但不能有效刺激心肺功能,適合年輕、體力好且無嚴重慢性病的人群,如百米賽跑、撐桿跳、摔跤、拔河等。而低強度的運動一般屬于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有節奏、持續時間長,能帶動全身新陳代謝、幫助消耗葡萄糖、促進心肺功能,如慢跑、騎自行車、跳舞、太極拳、散步等。
(一)不同年齡人群的科學健身計劃
(二)不同疾病人群的科學健身計劃
《全民健身指南》建議,高血壓患者宜采用快走的運動方式,運動時應避免憋氣用力,以免血壓突然升高。高血脂人群可選擇游泳、蹬車或走跑交替等運動項目。糖尿病人群除快走、蹬車外,在身體機能狀態好可進行跑步等大強度有氧運動。對肥胖、超重人群而言,長時間走路是最好的減肥方式,同時也可以選擇游泳運動以減輕膝關節負擔。要防控骨質疏松,快走、慢跑等需要體重支撐的有氧運動方式效果更好。
(三)漸進式科學運動計劃
科學運動健身是漸進式、逐步展開并持之以恒的過程。應按照個人的運動能力制定合理的計劃,還要根據運動情況適當調整,不能暴力活動,不能攀比,不能勉強自己做不適應的運動,當然也不能半途而廢。
(一)必要的物品攜帶
身體活動要量力而行,要適合個人的身體狀況。體質差的人應從小強度開始鍛煉,逐步增量;體質好的人則可以進行活動量較大的體育運動。
1.穿寬松衣褲、柔軟棉線襪、合腳運動鞋及必要的防護用具,避免出現運動傷害。
2.運動時注意飲水,無法隨身帶水,可在運動前、后各喝一杯水。
3.慢性病病人應隨身攜帶信息急救卡和急救藥物。糖尿病病人應攜帶應急食品,如幾塊糖或餅干、半瓶含糖果汁,當發生低血糖時及時服下。
(二)做好輔助運動和自我保護
1.正式運動前先做5-10分鐘低強度有氧熱身運動,將肌肉伸展
開,以免拉傷。避免屏氣動作。
2.運動過程中如果身體感覺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出現運動損傷時,及時處理。
3.運動即將結束時,再做5-10分鐘的恢復整理運動,如彎彎腰、踢踢腿等,使心率逐漸恢復至運動前水平再坐下休息,不要突然停止運動。
4.運動后不宜馬上洗澡。 正確方法是運動后休息10 -20分鐘(根據脈搏恢復到接近正常為準)再洗溫水澡。
5.運動后注意保暖和液體的補充運動后要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多喝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C的果菜汁,如馬鈴薯、番茄、青椒、柑橘、草莓、蘋果等。
(三)注意運動強度和環境
運動應適量,否則會引起運動疲勞或損傷。運動應該在精神放松、充分熱身、身體機能放松的情況下進行。在談判、緊張工作、學習等高耗氧量的活動以后,大腦和全身都處于乏氧的狀態,馬上劇烈運動,會容易導致血液中缺氧而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導致猝死。
很多人喜歡晨起鍛煉。早晨6—9時多是冠心病發病的高峰期,這時鍛煉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人來說,是一個危險的時間。另外,早晨地面溫度下降,不利于地面污染物擴散,對晨練的人不利。所以,除了上班族來說只能選擇早晨或晚上鍛煉以外,對于離退休的老年人來說,完全可以選擇在上午9-10時較暖和的時間來活動。
同時要考慮環境因素。如氣候變化和氣象情況,夏季預防中暑、冬季預防凍傷。大風、大霧天氣不宜跑步。不宜在交通繁忙、空氣污染和高低不平的場地運動。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患急性病時要暫停運動。患慢性病時,要接受醫生的指導。
(一)可以增強肌肉彈性
準備活動可以升高肌肉溫度,增強肌肉的供血,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增強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使肌肉更加自如的收縮,以提高肌肉機械效率。
(二)可以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準備活動能提高細胞的代謝功能能力,進一步提高神經與肌肉興奮性,加快神經的傳導速率,提升大腦反應能力,從而提高肢體的協調性。
(三)可以促進關節靈活性
準備活動能刺激關節分泌潤滑液,增強關節的靈活性,降低結締組織的硬度,減少運動傷害。
1.頭部運動
1—2拍:雙手叉腰頭部向前向后一次屈
3—4拍:雙手叉腰頭部左前向右一次屈
5—6拍:頭部逆時針繞環
7—8拍:頭部順時針繞環
2.肩關節運動
雙手側平舉后,兩手彎曲指尖觸摸鎖骨外側。
1-2個8拍逆時針向前做環繞運動
3-4個8拍順時針向后做環繞運動
3.髖關節運動
兩手插在腰間
1—2個8拍逆時針旋轉腰部
3—4個8拍順時針旋轉腰部
4.膝關節運動
兩手撫在膝關節上,屈膝。
1—2個8拍逆時針旋轉
3—4個8拍順時針旋轉
5.踝腕關節運動
兩手手指交叉放在胸前
1—2個8拍左腳向后逆時針旋轉
3—4個8拍右腳向后順時針旋轉
(一)步行
正確姿勢:抬頭挺胸,手握空拳,雙臂自然彎曲、擺動,肩膀向下、
向后放松,足跟先著地,步幅適中,步伐自然有力。
步速:以微微出汗、說話自然為宜。可將不同的步速組合起來,中間穿插一些爬坡或登臺階。
持續時間: 一般每次30分鐘,每天1次,每周至少5次。
運動時間:不宜太早,待太陽升起霧氣散開后進行。
適宜人群:因運動強度較小,尤其適合體質較差的老年人。
(二)慢跑
正確姿勢:肌肉放松,兩臂自由擺動,全腳掌著地,同時與呼吸節律配合。
持續時間:宜10分鐘以上。
運動時間:最好在上午進行,要做好準備活動,將身體充分活動或者先做操,然后跑步,臨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適宜人群:較年輕、身體條件較好、無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注意事項:因下肢關節較大,易引起膝關節和踝關節疼痛,所以慢跑時間不宜過長。從物理指標上來說,將步速控制在每秒鐘2.2米至3米;生理指標上,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70減去年齡的值,上下幅度不超過百分之十。
(三)爬山
特點:是一項耗氧量很大的運動。爬山前應堅持做-段強度不大的適應性活動。根據自身條件控制時間和路程,將下山時間也考慮在內,途中注意適當休息。
注意事項:運動量較大或持續時間較長時,應在運動前或運動中適當加餐。最好有伙伴或家人同行。避免惡劣天氣,不在酷暑炙熱的陽光下或嚴冬凜冽的寒風中爬山。骨關節病患者不宜選擇爬山,尤其上山時對膝關節的磨損很大,會造成關節傷痛。
(四)跳舞(廣場舞、交誼舞)
特點:兼顧頭、頸、胸、腿、胯等部位,多以小關節、小肌的運動為主,使肢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更好。
好處:在運動的同時加入音樂元素,讓人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忽略運動疲勞;促進大腦思維,增強記憶能力,使大腦長時間保持活躍狀態,有助于延緩衰老。
適宜人群:是介于步行和慢跑之間的一種體育鍛煉,老少皆宜。
(五)踢毽子
特點:以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為主,由髖關節、踝關節的擺動帶動足部供血困難的部位,尤其適合“辦公室一族”。
優點:脊椎關節一張一弛,避免椎關節僵化,增強關節穩定性, 上肢有節律地擺動,對肩周炎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獨到之處在于有效調節眼、腦神經系統。
注意事項:運動前的熱身應加強關節活動,預防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運動場地應平坦、無石子,不能太軟,也不能過硬, 一般在磚地上運動比較好。同時,場地要有一定的防滑性。
(六)打乒乓球
特點:速度快、變化多、擊球技巧強、運動興趣易于激發。
優點:護眼、健腦、提高協調性,是相對安全的球類運動。
注意事項:注意環境檢查,球臺四周寬敞,不要有太近的障礙物;地面要干燥,應及時拖干水漬,防止滑倒受傷。掌握正確的打球方法,因腕、肘、肩、腰部用力較大,應避免引起損傷。控制運動負荷,循序漸進。
“科學健身18法”是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創編,分為18個針對肩頸部、腰部和下肢關節以及肌肉科學運動的小妙招。此法簡單易學并適宜各類人群,不受場地和環境所限制,而且這些動作在家就可以完成。
1.懶貓弓背:每組6-10次,重復2-4組。能提高胸椎靈活性,改善肩背不適,防止駝背,預防和延緩肩部和腰部勞損。
2.四向點頭:每組5次,重復3-5組。能放松頸部肌肉,預防頸椎病。
3.靠墻天使:每組6-10次,重復2組。能提高肩部靈活性和肩胛穩定性,緩解肩部緊張。
4.蝴蝶展翅:每組進行10-15次,重復2-4組。能改善圓肩駝背姿態,提高肩關節力量。
5.招財貓咪:每組進行10-15次,重復3-4組。能增加肩袖力量,讓肩部塑型。
6.壁虎爬行:每組6-10次,重復2-4組。能提高核心穩定性,改善協調性,強化上肢力量。
7.“4”字拉伸:在臀部有明顯牽拉感的位置保持20-30秒,完成3-5次。能拉伸臀部肌肉,提高髖關節靈活性。
8.側向伸展:彎曲至最大幅度,保持2秒,每組6-10次,重復2-4組。能拉伸軀干側面肌肉。
9.站姿拉伸:保持拉伸姿勢20-30秒,重復2-4組。能改善下背部緊張,預防腰部和膝關節勞損。
10.左右互搏:每次保持用力3-5秒,然后放松2-3秒,完成6-10次,重復2-4組。能強化內收肌力量,提高髖關節靈活性。
11.靠椅頂髖:完成6-10次,重復2-4組。能激活人體后側鏈,強化身體后側的力量。
12.坐姿收腿:完成6-10次,重復2-4組。能提高核心力量,提高身體控制能力。
13.足底滾壓:每組進行8-10次,重復2-4組。能放松足底,促進血液循環。
14.對墻頂膝:每組進行8-10次,重復2-4組。能拉伸小腿后側肌群,增強柔韌性,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15.單腿拾物:每組進行8-10次,重復2-4組。能增強平衡能力,加強核心力量。
16.足踝繞環:向外側慢慢轉動腳踝10次,然后向內側轉動腳踝10次,重復2-4組。能加強踝關節力量,提高踝關節靈活性和柔韌性。
17.單腿提踵:每組練習10-15次,重復2-4組。能鍛煉小腿肌肉,提高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穩定性。
18.觸椅下蹲:每組練習10-15次,重復2-4組。能增強核心力量,拉伸背部肌肉。
以上就是“科學健身18法”的全部動作及圖解,此法簡單易學并適宜各類人群,不受場地和環境所限制,而且這些動作在家就可以完成。
1、背部伸展:兩手手指交叉握住,并且盡量往前伸。重復做幾次后,你可以感覺到肩膀和背部的伸展。
2.腰部伸展:兩腳張開,與肩同寬。左手叉腰,右手向上高舉過頭,上半身向左彎。這個動作須保持15秒,而且做的時候一定要面對正前方,然后,再換舉左手,并重復同樣的動作。
3、胸部伸展:雙手在身體背后交握,并且慢慢往上舉起,重復幾次后,你會感到肩膀與胸部的伸展。
4、拉大腿筋:用單腳站立,膝蓋微彎,另一只腳則用手往后拉,做這個動作須注意雙膝并攏、屁股往前推。然后雙腳互換,再做一次。
5、拉小腿肌:將右腳彎曲再將左腳往后打直成弓箭步,注意后腳腳掌仍須完全平貼于地面才可。然后換腳并重復同樣動作。
6、活動腳踝關節:兩腳打開比肩稍寬,右腳不動,左腳腳跟著地,腳尖翹起后再放下,重復同樣動作,換腳再做一次。
7、活動頸部關節:兩腳平行放好,身體放松,頸部左右轉動。
文章編輯:健康沈陽推進委員會健康知識普及行動領導小組
視頻來源:新華社
文章來源:中國健康教育網、全民健身指南、科學健身核心信息、《科學健身,你我同行》宣傳手冊、各相關衛生醫療機構
文章審校:沈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醫院簡介 | 康復樂園 | 家庭護理 | 院長信箱 | 醫院地圖
Copyright ? 2015-2018 Sheny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熱線:(024)23813000 辦事熱線:(024)31217767 投訴電話:(024) 31217565 (024) 31217537
地址:沈陽市渾南新區金帆中路12號
版權所有: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 遼ICP備05007970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沈陽